【春秋雜論】謝靈運的心結
文/陳俊偉劉宋.謝靈運(三八五~四三三),出自陳郡陽夏謝氏,著名山水詩人,祖父謝玄是謝安的姪子,曾於淝水之戰(三八三年)創建蓋世功勛。家世背景兼及資質聰穎,似乎謝靈運本該在仕途順遂,事實卻沒有朝這個方向發展。
永初元年(四二○年)晉宋易代,兩年後劉裕過世,皇位交予長子、少帝劉義符,與謝靈運交情頗深的劉裕次子劉義真則未能繼位。之後再過兩年,權臣謀廢少帝,又忌憚次子劉義真,故殺害兩人。
謝靈運投資的對象付諸東流,讓謝靈運的仕宦旅程蒙上陰影,只是,其一生宦途不順,追根結柢還是待人接物的緣故。
謝靈運既為貴族中的佼佼者,無疑自我期許較高,何況謝家的典範是謝安、謝玄等人物。唯獨謝靈運年少時期沒有經歷過較大的磨難、挫折,最少沒有隨著閱歷的增長而更添幾分世故,反倒銳氣外揚、與世多忤。沒有看清(至少是心理不願意接受)朝野政局的發展,已經不再是諸家世族與皇族共治的東晉時期。
一個愈是中央集權的政治群體內,愈是要注重明哲保身。面對元嘉元年(四二四年)繼位的劉裕第三子宋文帝劉義隆,謝靈運也不願意表現出充分合作的態度。《宋書.謝靈運傳》:「(宋)文帝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王曇首、王華、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並見任遇,(謝)靈運意不平,多稱疾不朝直。」謝靈運高門貴冑、名滿天下,卻反倒不如其他諸人受到重用,心靈的不平等讓他採取一種擺爛的「被動式攻擊」。
這樣的直白個性很可愛,卻不適合從事政治活動。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最後落得元嘉十年(四三三年)廣州棄市的下場。放不下過去且無法應變未來,這樣的失敗是絕大部分人都會犯的錯誤。
《破梯效應》書中(二○一八年)有兩點足以資鑑,「競爭達到最高水準時,每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也都達到頂點,在這個精英水平上,有些人出類拔萃,也有些人只得到中等成就,差別正是機運。」有些人就是得到更好的機運,假設謝靈運真的存在遠大的抱負,最務實、最快的方式還是跟宋文帝打好關係,慢慢爭取表現機會。其次,比較的對象錯誤,「另一種選擇是不要跟別人比,而要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謝靈運有著靠近權力中心的閒差,這個新開局並不算差。
觀念、心態的調整足以左右一個人漫長的未來發展,欲成大事者,終究不應太糾結。
感谢分享Thanks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