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指的是什麼
三教九流指的是什麼三教
三教原指先秦時期三大傳統宗教——儒墨道。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加之墨教消亡,故三教逐漸改稱儒釋道(釋:佛教)。
九流
所謂的九流,實際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
至於上中下九流之說,則是源於《漢書•藝文志》。此中將天下學說分為九流十家。
在《漢書•藝文志》分別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說家。
小說家閒事娛樂,在古時只有“不學無術”,不具有功名家業,不耕不織的人,才會鑽研。以此為生,往往需要迎合他人,近於阿諛奉承。而古代極為缺乏物質資源,小說家無法服務于社會,故而被認為“不入流”。
之所以以‘流’來形容,實際上是以社會形式比喻為水。無論是山河變換,還是水脈分流,水卻一直遵守自然的規律的同時,依然展現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說家,卻往往要以迎合讀者為首。
但是,小說家其風格特點,獨樹一幟。三教九流中,諸多大家都有涉獵。作為古時娛人樂己的方法,所以視為“第十家”。
三教九流新說
傳說中,鴻鈞老祖一道傳三友,老子與元始天尊創立“闡教”,通天教主自立“截教”,再加上三位人皇統領人間,稱“人道教”,如此為“三教”。
九流,則是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
漢朝時,規定商人必須入市籍,且不允許穿絲織品的衣服,不允許作官。晉朝時,規定商人必須穿一黑一白兩支鞋,頭上戴的帽子上,要寫清楚自己販賣的商品的名稱,其實是對人的身份的一種侮辱。唐朝明朝時,雖然允許農民可以穿好的衣服,但仍然不允許商人穿絲織品的衣服,並規定不許穿紅色、紫色的衣服。由此可見,商人在九流排行中地位的卑下。
而除此之外,還有“奴、乞、娼、賊”等等,為“不入流”,即最下等。
來源:第一星座網 謝謝大大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