醮燈
醮燈建醮是臺灣民間規模最大的祭典類型,在舉行醮典時為了表現其隆重性質,以及對於神祇的虔敬並為信眾祈福,常在祭典中佈置各式燈籠、綵旗等,亦可達到凸顯醮典宗教氣氛的功能。醮燈即是醮典中所使用的燈籠,一般可區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書有神明名諱的燈籠,尺寸較大,懸掛在醮壇、燈篙之上,如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天燈等,其功能主要在祈請神祇降臨。
第二種是專屬於醮典信眾的燈籠,其上書寫其首份名稱,如主會首、主醮首、主壇首、主普首等,重要的大首份燈籠在建醮期間會懸掛在醮壇內,醮典結束後則取回家懸掛,而一般的小首份醮燈則在醮典期間懸掛於住宅大門前,這類醮燈通常配合醮綵懸掛,其功能主要在為信眾祈福,並有昭示信眾在醮典中的身分(首份、職稱)之意義。
第三類為裝置醮區的燈籠,書寫上醮典、宮廟的名稱,從宮廟、醮壇沿著馬路向外延伸懸掛於路邊,具有昭告祭典與妝點氣氛的功能。
醮燈的形式,一般多作傳統的鼓仔燈造型,第一、二類的燈籠外表多為黃色紗布,面上繪有蟠龍、八仙等紋樣,並以朱紅色字體書寫神祇名諱或首份名稱,第三類醮燈由於數量眾多,其面上的圖案、字樣一般都用印刷,燈籠面常見為紅色。(廟會小學堂)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