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新南瀛勝景 曾文水庫
曾文水庫位於寶島台灣的台南與嘉義山區交界處,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十月底動工,興建六年,代表了台灣歷史中昂揚奮發的一頁;民國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十月底,曾文水庫以東亞第一大水庫宣告竣工,巨壩橫臥雄偉壯麗,浩瀚水際盡收眼底。曾文水庫運轉之後,立即成為南台灣無可取代的水源重鎮。曾文水庫為綜合性水庫,在民生用水、灌溉、發電、防洪及觀光各方面,不僅滋養著南台灣的土地,更屏衛南台灣的安全。
今年二月有幸到美麗的曾文水庫參觀,其中的遊客服務中心「曾文之眼」,是一無形的建築物,藉著周圍青山綠水的景色,成為建築物無限延伸的意境;弧形立面的設計,運用廣角反映周遭環境的特殊效果,十分具有創意及美感。尤其因為建築物本身的玻璃帷幕造成鏡面效果,不少鳥類常因誤撞而遭殃,因此服務中心特地在玻璃外面貼上鳥類的天敵圖像,希望避免造成更多鳥類死傷,十分貼心。
服務中心後方有一片堪稱可媲美歐洲花園的造景區,花團錦簇美不勝收,令遊客們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曾文水庫內除了提供住宿餐飲服務外,也有青年活動中心、露營區及野外活動設施,供所有年齡層的遊客使用,老少咸宜。曾文水庫大壩也是一定要去朝聖的勝地,站在大壩上,俯瞰這一大片山光水影,迎面拂來的涼風,讓人忘卻煩憂。
再往上走一段路,來到曾文水庫觀景樓,站在觀景樓最高點,可以三百六十度欣賞曾文水庫的旖旎風光,讓人不禁感受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意境,一切盡在不言中。
南台灣有一大片水漾的藍,鑲嵌在嘉南平原邊緣廣闊的綠色地毯上;這一片藍,提供了五百萬人民的民生用水,也讓嘉南平原的禾苗抽芽、金黃稻浪迎風搖曳,成為寶島台灣最大的糧倉。這片撫育大地、照顧萬物的藍,即是功不可沒的「曾文水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