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百姓埕
竹圍自然村很小,小到在中國大陸福建省的泉州市地圖上都難以找到!竹圍位於葵山北麓,村頭山崗上一處舊房子,用了許多宮廟的石構件壘築而成,有石柱、石板甚至有墓碑,就地取材節省了材料的費用。牆上長滿藤蘿,薔薇也爬上牆頭,四周山坡上風信子、蒲公英、薰衣草、金銀花、鳳凰樹隨風搖曳,山坳裡幾位老農用鋤頭翻整土地,紅地瓜一壟壟形成一條條弧線,紅地瓜煮稀飯可是絕配哦!老農說:「大的地瓜拿到市場上賣,小的磨成地瓜粉。」田地裡放著一些「蛇殼袋」,一擔竹篾籠準備挑回家,幾隻肥大的母雞也隨意地在田間覓食。
經過幾道山崗來到一處平地,上面鋪滿石板,有兩百多平方公尺,仔細一瞧都有文字,上面寫著「龍江吳氏祖塋」、「晉邑清陳門黃氏祖塋」、「江洋施氏祖墳」、「清龍潭誥授太安人節孝.誥授儒林郎謹候」等字樣,我們一行人都在石埕裡找到自己姓氏的墓碑。
石埕邊是一間四十多平方公尺的倉庫,裡面放著幾架鐵製的脫穀機,幾個塑膠桶結著蜘蛛網、布滿灰塵,看來很長時間沒有使用過,屋頂寬跨度比較大,中置三角形的杉木架支承著雙倒水的瓦片。
據好友王先生介紹,石埕始建於上世紀五○年代,是生產隊的晒穀場,當地人稱為「百姓埕」,因附近風景秀麗,歷來被稱為風水寶地,許多鄉賢名宦在生前就選擇這裡為自己的墓地;有的墓已沒有主人照料,生產隊就把廢棄的墓碑集中起來鋪成石埕,減少了買石板的費用支出,石埕現在已不再使用,周圍都是雜亂的山坡。王先生風趣地說:「幾年前我帶一位女記者來採訪,記者穿裙子,高跟鞋沒辦法到達石埕,我只好背著記者上來」,演繹了一段「豬八戒背媳婦」的浪漫故事。
回途中,一股山泉沿著山澗潺潺而流,遇到山路,村民就把大的墓碑搬來當成橋面;流水在山坳間,村民便用亂石築成小壩,形成一個個小水潭,用來蓄水灌溉農作物。一排排野芋艿,葉片呈盾形,葉柄長而肥大綠油油;溼地裡的野薑開著白色花果飄出淡淡的花香,同行的柯老師說:「以前學生把這種花帶到教室,滿屋芳香。」
環山陳塘自然村,山野之間褶皺縱橫,怪石嶙峋、綠樹婆娑,山泉被這裡眾多的岩石擋住,形成了小瀑布,流水潺潺低唱淺吟、拋珠濺玉,這裡沒有黃果樹大瀑布的大氣,更多像小家閨秀楚楚動人。
據村民介紹,如果是雨季,山泉聚集飛流而下,勢如萬馬奔騰、聲如洪鐘,在四周綠色植物的映襯下,幽谷色彩斑斕,岩石長期被水流沖刷呈褐黃色,村民在岩石上鑿了一排排小孔防止行人滑倒,我們小心翼翼拾階而上,只見一塊巨石上刻著:「萬曆庚子年蔡世昋捨建橋板」,文字中的蔡氏為何方人士?我們不得而知,只能待日後考究。
古橋板早已被沖毀,只留下石隼位置,現在的橋面是新做的,橋下一泓泉水清澈見底,我恨不得脫下衣服下去嬉水。橋邊的巨石上可以容下幾十人,小息石皮山風徐徐,使人想起王十朋〈石鏡溪〉詩句:「山上有鏡石為台,雲霧深藏未肯開,別有一溪清似鏡,不須人為拂塵埃。」這是一處遠離喧擾的山崗,但四周散落著一些燒烤後留下的遺物,有酒瓶、塑膠盒等雜物,大家都為這種不文明行為感到汗顏。
水澗旁的一棵大榕樹下有一間小屋,門楣上書「榕園小憩」,但房門緊閉,同行的少霖打趣說:「我們幾個把這小房子買下來,當成會所你們看如何?」大家一致贊同,在這山野之間生活幾日確實是件大快之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