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行誼】 誠實勤學成大器
文/劉振廣魏舒(二○九~二九○),字陽元,西晉任城郡樊縣(今山東兗州西南)人。幼喪父,在外祖父寧家長大;寧家建新宅,風水先生說此宅「當出貴甥」。外祖母認為必應在魏舒。
魏舒身長八尺二寸,外表遲鈍質樸。堂叔吏部郎魏衡並不看好他,叫他去看守碾米的水碓,並且慨嘆:「他若能做個管理幾百戶的小官,我就心滿意足了!」魏舒並不把叔叔的話放在心上,苦練箭藝,經常穿皮衣到山林沼澤捕漁打獵。
四十多歲,郡裡舉孝廉,族人都認為他沒學業,勸他不要參加考核,也好落個不愛功名的名聲。魏舒不同意,說:「我參加考核考不上,責任在我,我怎能通過不參加考核來竊取虛名?」他克服年紀大記性差的毛病,刻苦用功,一百日才能學透一本儒家經典。參加考試,考中了尚書郎。
不久,國家淘汰郎官,不稱職的要罷免。魏舒說:「我就是不稱職的人。」要捲行李回家,平素沒有好名聲的同僚都面生愧色。魏舒幾經升遷,做了後將軍鐘毓的長史。鐘毓常與手下副將比賽射箭,一天,人手不夠,叫魏舒來湊數。魏舒神態嫻靜,但,發箭無不中的,在坐的人都很震驚。鐘毓後悔埋沒了人才,還向魏舒道歉。
鐘毓舉薦魏舒轉任相國參軍。相國府繁雜的事務,他都處理得很好,做法大多超出眾人想像。晉文帝非常器重他,每當朝會結束,都要目送他走遠,誇獎:「魏舒俊偉出眾,是眾人的領袖!」提升他去做宜陽、滎陽二郡太守,很有政聲;又提升為冀州刺史,在職三年,以簡政惠民出名。
晉武帝把魏舒調入京城做侍中,因他清明廉潔,賜絹百匹。後又提拔成尚書,又晉升司徒,成為朝廷三公之一。魏舒把他的俸祿和賞賜都分給九族,家無餘財。
魏舒從被叔叔認為「若能做個管理幾百戶的小官,我就心滿意足。」到被晉文帝譽為「眾人領袖」,被晉武帝封為三公,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誠實勤學、紮實進取,終成大器。
~感謝大大無私的分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