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鳳林校長夢工廠
舊名「馬力勿」的鳳林,位於花蓮縣中央偏西的位置,其舊地名乃根據原住民語而來,後因漢人入墾而遠觀鳳林地勢與森林樣貌恰似鳳凰而改名鳳林。乙未割台,鯤島開始歷經日本統治,台灣最晚開發的東部地區,日本當局計畫著逐步開發,自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開始即規畫連串的移民計畫,招徠台灣本地人跨越中央山脈來到東部種植菸葉、茶葉或甘蔗等,因而當時新竹州(即今桃園、新竹、苗栗一帶)的客家族群開始來到東部落地生根,使得如今鳳林的人口將近六成五皆是客家族群,故鳳林留下許多客家相關的文化足跡。
客家族群自古即以「晴耕雨讀」聞名,造就鳳林地區有著良好的讀書風氣,更有許多鳳林的讀書人投身教育界,其中擔任校長者更超過一百一十人,堪稱為全台灣校長密度最高的小鎮;鳳林鎮公所於民國九十二年(二○○三)響應行政院文建會(今文化部)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籌畫將「鳳林初中校長宿舍」整建成為符合在地文化意涵的「校長夢工廠」。
校長夢工廠創建於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原為日治時期花蓮港廳鳳林支廳長官官舍,台灣光復後經相關人員爭取後則轉作為鳳林初中第一任校長張七郎的宿舍,隨後繼任的校長也沿用至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後因故荒廢而久未有人居,經年累月的颱風侵襲以及地震的影響,建築物殘破不勘使用,使得校長宿舍漸顯荒涼。
為免饒富韻味的在地史蹟因而毀壞,在鎮公所的主導下向相關單位爭取經費整建房舍,完工後並在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定名為「校長夢工廠」;後在有志之士奔走之下,籌組在地文化團隊踏訪鳳林各角落,推動相關文化活動,並為靜態的夢工廠籌辦各式展覽,活化校長夢工廠的實用性。
某日,與友人為躲避突如其來的西北雨而走進校長夢工廠,遇見兩名甫卸下教職卻仍退而不休的老嫗,仍來到校長夢工廠擔任義工,詳細解說校長夢工廠的前世今生,讓筆者在校長夢工廠雖只停留短短的一個時辰,卻得以深刻的認識鳳林鎮。當天,在校長夢工廠的庭院裡頭靜靜地坐著,看著數公尺高的敬字亭,深覺不僅是鳳林書香門第的象徵,更是客家惜字文化的縮影。
頁:
[1]